找到相关内容3094篇,用时5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寻访圆仁法师的足迹(下)——阿南史代女士访谈

    再次惜别。他们在路边的茶馆喝茶畅谈,临别时这位官员对圆仁说:“吾国佛法即无也。佛法东流,自古所言。愿和尚努力,早到本国弘扬佛法。今日一别,今生中应难得相见,和尚成佛之时,愿弟子。”我每次读到这个送别...韩国甚至越南的孩子都知道《西游记》的主人公唐僧,也就是大唐三藏玄奘法师。相比之下,在日本传统文化观念中,佛教徒还是习惯上把圆仁的老师最澄放在第一位,把圆仁放在他老师最澄的后面。  在日本,圆仁虽说上...

    桑吉扎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3171408.html
  • 禅学悟道与生命实存——蔡日新先生访谈录

    ,虽然在某些方面否认了禅法的合理内涵,但禅法毕竟是圆融无碍的,它应当是世间法而修出世间法的,因而禅者虽然采用逻辑的、历史的思维模式来观照万物,但毕竟也不会舍弃对禅宗历史的审视,乃至于彻底排斥它,...事。先生在此可否谈一下个人的学思经历?   答:承《慧炬》与《内明》两份刊物弃,能够采用拙作,自当万分感激。惜乎个人的修学甚浅,所谈恐不能嘉惠后学。然为应贤者之约,聊作个人自学简介。   我是学...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3771420.html
  • 演慈法师:弥勒信仰概述(2)

    之,况有念愿。”作是言已,还复本像。师秘语他人,没后始得遗书中,知其感应。临终之时,旁人梦见百千青衣人来迎,师指天而去矣。(《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下)   ⊙虚云老和尚兜率受教   老和尚一一二岁时...一切罪业。   (二)、归依   弥勒自告释诠明:我得释迦大师要契咐嘱,念我者,尚之,况于念愿。   发愿归依弥勒,自得菩萨摄受。可在佛前发愿。称念:   弟子○○今在本尊弥勒菩萨前,发诚实誓愿...

    演慈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05271698.html
  • 王雷泉:佛教教育的目的、方法及前瞻

    因此,佛教教育的对象应是立志办道的豪杰,成为匡时救世的人天师表。在这个根本上,由体起用,“道法,而现凡夫事”,培养多才多艺的化世导俗人才。 ...的困境与误区有四:(一)佛教主体软弱,神圣性资源流失严重;(二)团契精神淡漠,凝聚起必要的教育资源;(三)教育范围狭窄,学制管理失序;(四)评价权威缺位,未形成吸引人才的环境和机制。 ...

    王雷泉 ( 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72773263.html
  • 周叔迦:杌人集(2)

    来。法通少出家,初极怯劣,同侣轻之。乃发愤,乞愿壮健,昼夜。后因昼寐树下,涎沫流出三升。其母惊,遽呼觉。通曰:“忽梦大人遗三驮饬,使通啖之。适啖一驮,驮,便惊悟耳。”自尔健壮特异,试举大木石,...旧宅,亮子司空淮安王神通以开皇十年为沙门智疑立此寺于群贤坊,以智疑辨才滞,因名寺焉。武德二年移于此。  东门之北,慧日寺。  开皇六年立。本富商张通宅,而立寺。通妻陶氏,常于西市鬻饭,精而价贱,...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5573409.html
  • 如来藏与唯识学关系问题之分析

    ,因为空性真如作为无为之法性、理体,它如何可能解决解脱的可能和归趣难题?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后来如来藏一方面大谈空性而另一方面对本觉思想又坚持的原因。即如来藏人从来就是把如来藏作为心体来定性的,它就是...不过如来藏与唯识学互相都对对方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在早期唯识学的个别典籍中出现了如来藏思想,这是因为早期唯识学理论尚成熟所以受了如来藏思想影响所致。而‘在早期唯识学中就包含了如来藏思想架构,如来藏与...

    慧仁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173537.html
  • 现代著名佛学家王恩洋先生

    烦恼,才能彻底离苦得乐,超出尘世。第四章“大菩提论”,认为仅仅追求一己之解脱属于小乘偏执,应当发菩提心,行大士行,同体大悲,众生,成就清净法身,才是人生的最后旨趣。王氏之糅合佛儒,以佛法为体,以儒学...父王思敏初为塾师,后从商,正直诚信,被推为族长。他公正廉明,谋私利,平讼息怨,甚得人心;虽淡于交游,然亦迕于世;敬慎寡欲,终生如一。其母张氏,性情和顺,恪守妇德,心地慈悲,敬老恤贫。见人忧苦必过问施舍,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5173556.html
  • 学诚法师:社会福祉与佛教慈善

    、三宝恩)、下济三途苦(地狱苦、饿鬼苦、畜生苦),倡行慈悲众生、智慧不拘一法,即所谓“普渡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教慈善的精神和教义能与任何时代、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任何文化中的优秀...然乃至未广大悲意乐、不厌乞求肉等难行,纵有求者,亦。《集学论》云:‘由何能令精进厌患?谓由少力而持重物,或由长夜而发精进,或由胜解尚未成熟而行难行,如施肉等。此虽将身已施有情,然于非时唯应遮止,...

    学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5773564.html
  • 《楞严经》漫谈

    如醉如痴,不明常住真心之所在,佛陀步步紧逼,穷追,使阿难无处安身。难道阿难作为佛的宠弟,常随佛侧,多见多闻,真的会答非所问,情同凡夫吗?他真的是“认迷倍人”①、“...ldquo;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一生非常重视《楞严经》。明万历11年春(1583年),他隐居于东海牢山,禅坐之余散步,忽见湛蓝的大海,澄彻的...

    曾琦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073942.html
  • 早期佛经中的派生词研究

    可得。空来空去怀抱罪欲。喜亦行恶亦。见善习专入倒见如是行者。(三一五/佛说普门品经)  痴者  1.人同一等痴者所惑。意者从欲。欲便致爱爱致乐此不可犹放。(三一五/佛说普门品经)  求者  1.又...谈佛教就不能从重视佛经开始。佛经的认识,有哲学思想的一面,有文学的一面,有语言的一面,其中「语言」更为关键所在,语言之未明,义理、文学皆无所附丽,所以本文发愿研究佛经语言,揭开佛经语言的神秘面纱,并...

    竺家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3174006.html